
弗吉尼亚大学枪击案凶手作案过程回顾
2009年11月5日,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枪击案。凶手韩国留学生赵承熙在校园内持枪行凶,造成33人死亡,包括凶手自己。以下是赵承熙作案过程的详细回顾。
2009年11月5日上午9点15分,赵承熙身穿黑色外套,头戴滑雪帽,手持一把半自动手枪,走进弗吉尼亚大学工程系第四教学楼。他首先进入一间教室,向正在上课的教授和学生开枪射击。枪声响起后,学生们惊慌失措,四处逃散。赵承熙随后又进入另一间教室,继续行凶。
在作案过程中,赵承熙表现得异常冷静,他一边射击,一边寻找目标。据目击者描述,赵承熙在射击时,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冷漠和无情。枪击持续约10分钟,赵承熙共开枪约170次。在这段时间里,他共造成30人死亡,其中包括2名教师和28名学生。
枪击结束后,赵承熙走出教学楼,来到校园内的一个停车场。此时,他遇到了一名警察。赵承熙举起手中的枪,对准警察。然而,在关键时刻,他并未开枪。警察趁机将赵承熙制服,将其逮捕。
在调查过程中,警方发现赵承熙的手机中存有大量恐怖主义内容,包括关于自杀式袭击和枪支使用的资料。此外,赵承熙在作案前曾给媒体发送了一封长达23页的电子邮件,表达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生的绝望。
据调查,赵承熙患有抑郁症,作案前曾与家人和朋友发生争执。他在作案前曾表示,自己要为在9·11恐怖袭击中丧生的韩国人复仇。然而,这并不能成为他行凶的理由。
在这起枪击案中,赵承熙的手段残忍,令人发指。他剥夺了33条无辜的生命,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。作案过程虽然短暂,但留给人们的阴影却难以抹去。这起事件再次引发了关于校园安全和枪支管控的讨论,也提醒人们关注心理健康问题,以防止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。